[歷史]談孔明

生活體驗,心情故事,文化休閒,吃喝玩樂等話題分享。

[歷史]談孔明

文章RogerShih 發表於 週五 7月 26, 2002 10:41 am

在 GameBase 三國志版常討論到孔明的北伐以及影響, 很多人以此抨擊孔明的施政以及理念, 卻少有人真正的理解過孔明的施政精神以及其成效, 這也難怪, 以孔明治實的精神, 少有人能真正的了解孔明治蜀的成果, 以及其主政期間, 經濟以及其軍事目的.

有人因為孔明被三國演義神話而採取對孔明否定的態度, 卻忘了正史所記載的孔明事蹟並非全部空穴來風, 只想徹底否定其作為.

我自己是很不喜歡曹操的, 自然演義對我有所影響, 然而看遍正史, 曹操給我的印象竟然只有更糟、沒有更好, 屠城史歷歷在目、民變、叛變、曹操治人的詭譎與狡詐, 更令人印象不佳, 荀彧、崔琰、毛玠幾位對曹操開國有大功的大臣, 下場之糟, 更無可辯解.

歷史的解讀有各人自我的本身喜好左右, 只不過比起來某些人刻意的忽略正史也已經明確記載的事實, 而只採取對本身喜好有益的解讀, 我還覺得自己客觀多了.

下面文章轉載自三國之天地, 論孔明治實之精神.

--
論諸葛亮的治實精神

資料來源:魏晉南北朝史論稿 第三章 作者:萬繩楠
﹝此書內容相當精采,有興趣者可以買來參考﹞

第一節 治實不治名

《三國志•蜀志》卷五〈諸葛亮傳〉注引〈袁子〉,說諸葛亮「治實不治名」。這句話概括了諸葛亮一生活動中最根本的東西。可惜千百年來,很少有人注意到。

諸葛亮不僅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哲學家。和漢代「天人合一」、「神人合一」說相反,諸葛亮聲稱:「造化在乎手,生死在乎人」﹝《諸葛亮集•文集》﹞卷二〈陰符經序〉﹞,十分強調人的作用。諸葛亮非常重視「多見多聞」,以為「多見為智,多聞為神」。為了求得對事物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他要求做到「萬物當其目,眾音佐其耳」。﹝同書卷三〈便宜十六策•視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反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求全面地觀察問題。他曾感到法正的思想有片面性,在〈致法正書〉中,指出法正「知其一,未知其二」。﹝〈蜀志•諸葛亮傳〉﹞他認為「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後﹝〈便宜十六篆•思慮﹞,「視微知幾,聽細之大」﹝〈便宜十六策•視聽〉﹞,高下
、前後、隱顯、大小兩方面是有關連的,都要留意,決不可只顧一方面,決不可以為是細微的東西,輕易忽略過去。在〈便宜十六策•治亂篇〉中,他說到要使政治由亂到治,應當「先理綱,後理紀;先理令,後理罰;先理近,後理遠;先理內,後理外;先理本,後理末;先理強,後理弱;先理大,後理小;先理身,
後理人。」之所以分先後,是因為「理綱則紀張,理令則罰行,理近則遠安,理內則外端,理本則末通,理強則弱伸,理大則小行,理上則下正,理身則人。」但絕不能只顧先,不顧後。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諸葛亮以丞相身分,自校簿書。評論者往往說這是諸葛亮的「事務主義」的表現。下這種評論,表明未深究諸葛亮的思想。殊不知諸葛亮極端重視兼顧事物的兩個方面,大事像「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他抓得很緊;小事,像自校簿書,他也不忽略。他知道大小之間是相通的,治實不能忽視小事
。關於自校簿書,丞相府主簿楊顒曾用「坐而論道謂之三公」、「邴吉不問橫道死人而憂牛喘」、「陳平不肯知錢膜尬ヾv等話勸過他﹝《蜀志•楊戲傳》注引〈襄陽記〉﹞。但在他看來,這些是治名不治實。丞相府的簿書能反映國家各個方面的情況,諸葛亮要治理好蜀國,怎能不翻?

在治實上,諸葛亮還有一個可貴的地方,他懂得一個人的所見所聞畢竟有限,提出了「集眾思,廣忠益」﹝集思廣益﹞的思想。集思廣益是諸葛亮的一句帶有民主性的名言。他說他在隆中,初交崔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徐元直,「勤見啟誨」。並且用了「處茲不惑」的話,稱讚徐庶﹝元直﹞做到了集思廣益﹝《蜀
志•董何傳》﹞在益州,他把「集眾思,廣忠益」當作丞相參署的辦事方針。他要求做到「聽察採納眾下之言,謀及庶士。」﹝〈便宜十六策•視聽〉﹞他稱讚董和參署七年,對他「每言必盡」,「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稱讚胡濟對他「數有諫止」。他說他和崔州平、徐庶、董和、胡濟四人「始終好合,
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因為這四個人能使他「少過」﹝《蜀志•董和傳》﹞,也就是能使他的思想比較符合客觀實際,少犯過錯。人們還曾稱道他「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蜀志•諸葛亮傳》附〈董厥傳〉注引《漢晉春秋》﹞他是古代一個少有的懂得「集眾思」的好處,具有民主精神的人。集思廣益的目的,正是為了求實,治實。從他所說的在隆中、在益州都力求做到集思
廣益,可知他的求實、治實精神是一貫的。

這就可以解開早在隆中的時候,諸葛亮對形勢的分析,為什麼那樣準確之謎了。他在隆中所以能熟知北方曹操、江東孫權、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的情況,所以能預見到「鼎足之勢」可以爭取實現,所以能提出跨有荊、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等一系列制勝方針與政策,是因為他始終一貫地「治實不治
名」,研究問題,分析問題,集思廣益。


第二節 諸葛亮治蜀

內修政理

內修政理是諸葛亮治蜀的一個中心問題,其基本方針即「治實不治名」。

益州本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左思〈蜀都賦〉寫到那時的蜀中是:「溝洫脈散,疆里綺錯,黍稷油油,梗稻莫莫」;「闤闠之里,俊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何況又有鹽井、鐵山。在這個基礎上,商業也發展了,成都西市,被稱為「萬商之淵」,「羅肆巨千」。可農民、手工工人所創造的財富,都落入
了三蜀之豪」的腰包。三蜀之豪,有自己的田莊、徒附、部曲、奴婢。諸葛亮說李嚴罷免,猶有「故奴婢、賓客百數十人。」李嚴之子李豐以中郎參軍居府,「方之氣類,猶為上家。」﹝《蜀志•李嚴傳》注引諸葛亮〈與李豐教〉﹞這些上家恣情壓迫農民,引發了農民起義。靈帝中平五年,益州馬相起兵於綿竹,「自號黃巾」,殺刺史郤儉,進攻巴郡、犍為,有眾數萬人,馬相自稱天子。﹝《後漢書•靈帝紀》﹞

漢末政失於寬,劉焉、劉璋父子和袁紹一樣,在益州「以寬濟寬」,「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寬容三蜀豪強。這種政策,使「蜀土人士專權自恣」,更有所發展。﹝《蜀志•諸葛亮傳》注引〈蜀記〉﹞蜀中人民「思為亂者,十戶而八。」﹝〈法正傳〉與劉璋書﹞諸葛亮看到了蜀中「致弊,實由於此」﹝〈諸葛亮傳〉注引《蜀記》﹞蜀中情況可用一個「亂」字來概括。諸葛亮在內修政理上,針對蜀中情況,制定了一整套由亂到治的方針。這就是〈便宜十六策•治亂策〉提到的方針,而最重要的是「先理強,後理弱」一條。理強,即打擊蜀土人士的專權自恣,消除「思為亂者•十戶而八」的危險局面;理弱,即扶植自由農,發展生產。之所以要「先理強,後理弱」,是因為強民專權自恣的問題
不解決,弱民的安寧、生產問題也就無法解決。這條方針是「治實」在內修政理上的集中表現。

先談理強。理強又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專權自恣的強民,採用「威之以法」,「限之以爵」的政策﹝〈諸葛亮傳〉注引《蜀記》﹞;二是制定用人標準,起用有「才策功幹」,「憂公如家」之士。

《蜀志•伊籍傳》說伊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現在《蜀科》看不到了,但可想見有它本身的特點。從實際情況來看,〈張裔傳〉記載張裔常稱道諸葛亮「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陳壽在〈諸葛亮傳〉中寫的評語中又說:「犯法怠
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勸戒明也。」這表明諸葛亮把「威之以法」和「服罪輸情」結合到了一起。用法無私,服罪可釋,所以法雖峻而無怨,賢愚「僉忘其身」。例子是有的,如李嚴被廢為民,徙梓潼郡,諸葛亮在與其子李豐教中明言:若能「思負一意」,則「否可復通,逝可復還。」﹝〈李嚴傳〉注引﹞把「服罪輸情雖重必釋」,用到刑法上去,這在法制史上罕見。本人服罪輸情既可免罪,子女,家族連坐之制,勢必革除。在《蜀志》中,看不到諸葛亮當政時期還有什麼連坐。李嚴犯罪,李豐仍舊官至朱提太守。

魏晉時期,人們紛紛稱道諸葛亮能用刑,為秦漢以來所未有﹝參見〈李嚴傳〉注引習鑿齒語﹞,原因也在這
頭像
RogerShih
論壇遊俠
論壇遊俠
 
文章: 5773
註冊時間: 週一 12月 04, 2000 8:59 pm
來自: 中華民國的豬窩

文章David Lin 發表於 週六 7月 27, 2002 1:12 pm

寫得也很好!:hand:
頭像
David Lin
山寨寨主
山寨寨主
 
文章: 1461
註冊時間: 週日 4月 08, 2001 5:22 pm
來自: 調景嶺

文章andy236 發表於 週六 7月 27, 2002 1:20 pm

[quote]
寫得也很好!:hand:
[quote]
我也覺得如此:b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宇宙最窮的電腦軟體人:cry:現在只想好好聽音樂:sing:閉關中:bs:
頭像
andy236
論壇顧問
論壇顧問
 
文章: 190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13, 2000 9:46 pm
來自: 天上山下

文章andy236 發表於 週六 7月 27, 2002 1:29 pm

補充一下
三國最討厭的人物是劉備

比較喜歡的是曹操
作大事與仁慈好像有點兩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宇宙最窮的電腦軟體人:cry:現在只想好好聽音樂:sing:閉關中:bs:
頭像
andy236
論壇顧問
論壇顧問
 
文章: 1909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13, 2000 9:46 pm
來自: 天上山下

文章Jackal 發表於 週六 7月 27, 2002 2:13 pm

[quote]
補充一下
三國最討厭的人物是劉備

比較喜歡的是曹操
作大事與仁慈好像有點兩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宇宙最窮的電腦軟體人:cry:現在只想好好聽音樂:sing:閉關中:bs:
[quote]
我跟Andy一樣,討厭的是劉備,喜歡的是曹操。
我並不覺得劉備仁慈,那是三國演義塑造出來的形象!
三國是一個很有趣的歷史,三方各有強將弱兵,互相制衡。

Jackal

--------------
音樂,是一種精神的延伸.令人感動的音樂,往往深刻的勾勒出創作者對現況的反應.
頭像
Jackal
SR80
SR80
 
文章: 241
註冊時間: 週三 12月 13, 2000 3:15 pm
來自: Jackal Chiang's Blog

文章georgebb 發表於 週日 7月 28, 2002 9:26 am

[quote]
[quote]
補充一下
三國最討厭的人物是劉備

比較喜歡的是曹操
作大事與仁慈好像有點兩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宇宙最窮的電腦軟體人:cry:現在只想好好聽音樂:sing:閉關中:bs:
[quote]
我跟Andy一樣,討厭的是劉備,喜歡的是曹操。
我並不覺得劉備仁慈,那是三國演義塑造出來的形象!
三國是一個很有趣的歷史,三方各有強將弱兵,互相制衡。

Jackal

--------------
音樂,是一種精神的延伸.令人感動的音樂,往往深刻的勾勒出創作者對現況的反應.
[quote]
我個人是比較不喜歡劉備的二弟關羽
不過欣賞曹操倒是真的
georgebb
SR80
SR80
 
文章: 29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9, 2001 10:27 pm
來自: 中華民國,彰化縣

文章小酒蟲 發表於 週日 7月 28, 2002 12:47 pm

這大概就是真小人對偽君子吧?
說曹操奸?至少他給我的感覺都是明著來,比劉備暗來暗去的好多了。

不過三國真的是段很精采的歷史,大家各有所好囉。

--
Panasonic SL-S170 + KOSS Pro4AA + LC-iCute 試行中
小酒蟲
SR125
SR125
 
文章: 305
註冊時間: 週四 11月 01, 2001 2:25 pm
來自: 孤寂加州

文章RogerShih 發表於 週日 8月 11, 2002 2:37 am

喝了點酒又在GameBase吵起來了 (爆)

說劉備跟曹操好了, 翻開三國志, 我們可以看到的劉備是怎樣的一個人!?

演義中的劉備愛哭、悠柔寡斷, 但是正史中的劉備, 哭的次數實在不多, 曹操哭典韋郭嘉卻是於是有所記載, 而且都是大敗後把責任全部丟給別人. 例如赤壁之戰, 可以說是曹操自己驕傲、輕視孫權跟劉備對抗的決心, 不肯先安妥荊州之故 (賈詡有提醒過曹操, 可是曹操不聽).

事實上劉備也不是器量大到什麼都能忍, 稱漢中王時殺了阻止的雍茂, 但也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殺, 同樣阻止的劉巴卻沒事 (有人說劉巴因此事被罷官, 但是三國志中包括斐注都沒有被罷官的記載)

劉備愛哭的形象哪裡來的!?仁慈的形象當真全部是演義杜撰出來的嗎!?單論能力跟際遇, 劉備不及曹操很多, 演義的美化, 卻變成了反演義的全盤否定. 劉備如果當真沒有任何優點, 效忠蜀漢的人則全部都是白痴了!?

長阪坡上, 演義加料加的太多, 其實像趙雲救主、張飛斷橋, 三國志記載都很少, 所以演義在這個橋段上發揮的淋漓盡致, 然而史實上隨著劉備南下逃跑的十數到數十萬人民不會無緣無故的就跟著跑吧!?許多反劉的人在批評的時候, 這時反而認為記載有誤了云云, 實在是雙重標準. 就像曹操曾經想遷移長江沿岸人民, 結果造成數鎮人民全部逃往東吳, 這些人只會忽略這種現象反映的曹操治理下的現象, 一昧的以曹操屯田說曹操多愛民、或是以某次曹操割髮代首的行為, 認為曹操愛民如子一般, 殊不可取.

有人拿南中叛變來說諸葛亮也不怎麼樣, 問題是叛變有因有果, 曹操對付的叛變難道沒有嗎!?南中叛變的原因很簡單, 劉備去世, 雍凱、高定認為有可趁之機裂土封王, 所以甚至外結孫權支援. 曹操的呢!?

先講徐州屠殺, 三國志記載是泗水為之不流, 死者萬數, 有的人把萬數解讀成萬餘, 企圖合理化曹操為父報仇的合理性, 卻忽略了三國志中詳明的記載了曹操屠了那些城, 一個較具規模的城池會只有幾千幾百人嗎!?徐州在之前少經戰火, 許多中原戰亂避難的人都逃到徐州, 幾千幾百而已嗎!?

為父報仇, 有必要殺到泗水為之不流!? (光想像淡水河死人死到堵住河道就不寒而慄, 何況泗水雖然不大, 但絕不比淡水河小, 曹操攻呂布, 水淹呂布城池, 用的就是泗水) 更扯的是, 有人說陶謙該死, 所以徐州的人民也該死這種說法, 實是令人不敢茍同.

萬數, 白話就是數以萬計, 有那麼難明白嗎!?至於為什麼沒有實際數據, 多少跟陳壽本身是私修三國志, 沒有足夠的數字參考有關, 魏書、魏略會記載曹操徐州的殺戮嗎!?而後漢書就明確許多, 起碼在人口統計上, 後漢書有比較可靠完整的人口以及地理記載, 而三國志則是除了人物之外全部欠奉. 單以這一點來看, 後世研究史學的人對三國志資料缺乏的批評並不是沒有原因.

其他的屠殺, 例如官渡之戰後, 坑袁紹降卒七萬 (喜歡曹操的人會說小 Case 吧, 比起白起坑趙兵 40 萬還真的小巫見大巫), 還有對少數民族的屠戮 (兩次屠羌, 羌亂), 烏桓叛亂 (至少兩次, 曹操那次不算, 曹丕跟曹彰都平過烏桓, 何也!?), 除了侯音叛亂屠宛城這次, 可以說是侯音為了配合關羽北伐引發, 算的上是明確的政治策動性外, 其餘的屠城有什麼原因!?屠鄴、屠興國等, 不就是「圍而後降者不赦」嗎!?高壓統治三國都免不了, 畢竟是封建制度, 但是殺雞儆猴幾次也就夠了, 為什麼要那麼殘忍!?有必要嗎!?

很多人把我跟一些前輩批評陳壽的原因給模糊化, 最令人感到頭痛的是陳壽的三國志記載很多不詳盡的地方, 固然跟陳壽私修史書、無法取得更足夠明確的資料有關 (例如跟史記、後漢書相比, 三國志不載地理誌、不載制度、不載法令內容等, 這些都需要很龐大的資料取得跟整理, 以陳壽的蜀國遺臣身分, 以及有限度的資料來源如魏書、魏略、吳書等半官方、官方史, 這些都是在客觀性上有所疑問的資料) 卻有人以為我在否定三國志而抬高斐注, 當真無理取鬧, 一要他們舉出那些是我否定三國志記載不實的, 卻又瞠目無言, 拿不出證據只好模糊焦點, 扯一堆其他有沒有的.

講到經濟, 莫名其妙的有人拿東吳的記載來說蜀國經濟很破, 人民臉有菜色, 但是陳壽可是蜀國人, 照理來說陳壽應該很恨孔明 (有殺父之仇), 為什麼要為諸葛亮說話!?原因見上述. 陳壽寫諸葛亮傳, 何以稱讚孔明治蜀有多好!?

三國的經濟研究到今日還在繼續, 例如吳簡的出土, 就是提供了東吳治理下, 孫權苛稅重役最強而有力的證明. 蜀漢有公賣制度, 但是範圍不大, 東吳則是幾乎所有民生物資都要徵稅, 作物稅就更別提了, 關於這些, 可以用 google 查一下「吳簡」可以找到, 可以發現東吳收稅名目之多之好笑, 絕不下於今天的台灣.


--
全世界的個人網站版工中,最遜、最窮的一個就素偶 :cry:
頭像
RogerShih
論壇遊俠
論壇遊俠
 
文章: 5773
註冊時間: 週一 12月 04, 2000 8:59 pm
來自: 中華民國的豬窩

文章RogerShih 發表於 週日 8月 11, 2002 2:59 am

講到劉巴就很想笑, 劉巴討厭劉備的地步實在很難形容, 一看到劉備就想逃, 逃不掉就不鳥劉備, 張飛還跑去跟劉巴睡覺, 想要效法劉備同榻而眠, 結果給劉巴氣的半死. 這一些可以在三國志劉巴傳裡找到.

然而終其一生, 劉備沒有因為劉巴討厭自己, 所以殺了劉巴!!連罷官也沒有. 劉備稱漢中王, 奠定蜀漢貨幣制度充實國庫等, 貢獻不少.

相比下, 曹操怎麼對待舊臣謀士的!?武將好講, 頭腦單純, 說不上有什麼明顯的政治立場. 但是謀士如荀彧的憂死, 結果被曹操愛好者變成了水土不服而死, 這未免扭曲的太誇張了. 毛玠的罷官、崔琰的冤死、華陀的枉殺 (結果曹操最愛的而此曹沖死的時候, 曹操才在後悔), 張繡的死因詭異、張繡子張泉、王粲二子都被魏諷牽累.

司馬懿在曹操在時, 為什麼寧願只當個不顯眼的文官!?賈詡為什麼少為曹操出策謀!?因為曹操的猜疑之心, 特別是有頭腦的謀士文臣.

看歷史眼光有時候必須放棄掉先入為主的成見沒錯, 但也就是因為放棄, 所以才會越來對一些與個人衝突的主觀原則存在. 例如我痛恨動不動就屠, 對比三國曹孫劉, 自然會對曹操有所反感, 這不是來自演義的影響, 而是正史有據的記載.

--
全世界的個人網站版工中,最遜、最窮的一個就素偶 :cry:
頭像
RogerShih
論壇遊俠
論壇遊俠
 
文章: 5773
註冊時間: 週一 12月 04, 2000 8:59 pm
來自: 中華民國的豬窩


回到 生活休閒哈拉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3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