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的 "逸散角" (損失角, Dissipation Factor, tanδ) ...

最近在研究電容的 Dissipation Factor 這個參數
發現了很奇怪的事
我找到一個公式:
ESR=tanδ/(ω×Cs),Cs是電容量
如果是這樣看來,那 tanδ (DF) 應該會與 ESR 成正比
但廠商一般來說會公佈 ESR 外,也會公佈 DF 值,不知道用意何在;
而且奇怪的是 Low ESR 系列的 DF 有時候比非 Low ESR 系列的還高?
唯一的不同點,一般 ESR 的標稱會是指 100KHz 時,而 DF 值似乎都指 120Hz
到底該怎麼看待這個 DF 值的真正涵義呢?
發現了很奇怪的事
我找到一個公式:
ESR=tanδ/(ω×Cs),Cs是電容量
如果是這樣看來,那 tanδ (DF) 應該會與 ESR 成正比
但廠商一般來說會公佈 ESR 外,也會公佈 DF 值,不知道用意何在;
而且奇怪的是 Low ESR 系列的 DF 有時候比非 Low ESR 系列的還高?
唯一的不同點,一般 ESR 的標稱會是指 100KHz 時,而 DF 值似乎都指 120Hz
到底該怎麼看待這個 DF 值的真正涵義呢?